私大商院系排成績85% 跨領域準備研究所半年考上 ____?
近期,應該是許多研究所的推甄面試或是放榜時期,幾家歡樂幾家愁,而我以一個三年前考上國立大學碩士班的過來考生經驗分享,在在校成績太低,GPA只有3,沒辦法推甄下,我如何用利用不長不短的半年準備與我大學所學毫不相關的傳播/新聞所(沒花時間準備推甄,直攻隔年二月的考試入學)。在幸運成分佔多數之下,錄取考大學時的第一志願—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進入碩班之後選修的是主修新聞。
報考學校及戰果:
台大新聞所(因社會學成績不到門檻,無法進行第二階段口試)
政大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班(錄取)
交大傳播所(因已錄取政大,故放棄口試)
交大傳科所(差0.5分可口試,未達口試標準)
師大傳播所(錄取,放棄入學)
背景介紹: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2018年私立中原大學國貿系應屆畢業,當年9月入學政大。回溯大一上沒什麼認真唸書,必修會計學、經濟學、微積分幾乎都是低空飛過或是重修才過關,當時找不太到唸書的意義,當然就也沒什麼動力在唸書,花很多時間在打系排、練游泳隊、與 系上系外朋友建議良好友誼,大學四年,前兩年很認真的玩,後兩年在實習、考研究所,畢業時列印成績單原來我班排85%。
當初,會唸商學院是指考成績數乙比較高分,所以落點分析整排都私大商學院或是國立大學相較冷門科系。由於家母也是會計,她強力建議我大學唸商學院,所以就把商學院往前填了(不然其實我一直以來都很想唸傳播學院,高二暑假參加政大廣電營後就打定主意想唸政大傳播學院)。
後來,大一下4月期中考會計學崩潰,想來準備一下7月的傳播學院的轉學考,好巧不巧,我熟知的政大傳院、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當年都沒開名額,所以也就繼續留在原校就讀。
大二時自覺不是商學院的料,於是申請中原的商業設計學系輔系接著申請雙主修(都有順利拿到資格),原本想說轉系,但錯過轉系申請時間(現在回想,真的冥冥之中有注定啊!)接著,我在商設系修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當時修到一門〈媒體傳達設計〉,我記得授課老師叫我們已資訊圖表的方式表達你正在關心的事,我當時做北捷相關的圖表(搭乘人數、站與站的距離之類的),內容事實上沒有太多數據分析,但這門課讓我發現自己喜歡看數據以及從數據背後找故事。
我也在大學的通識課程中,找尋自己有興趣的課修習而非分數很甜的課。但很感謝通識課讓我更認識自己。記得,大一下修了一門前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的〈媒體識讀〉,從這門課中認識了「比報」,也寫了人生第一篇投書(雖然沒投上);從政大廣電系教授〈數位傳播與文化〉,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歡傳播領域,而非被高中時的大學營隊所迷惑。修了這些課後,我知道自己是真心喜歡這個領域,雖然轉學考沒轉成,但也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有朝一日或許還是會築夢的吧!」。
接著大二下,我開始找實習,但在考研究所前,也就有兩個實習經驗而已。一份是在旅遊相關的NGO做在地行銷,另一份是在外商公司做五個月的sales assistant。大三寒假,到台大國商營參與營隊認識到Design Thinking之後,申請進入台大Design Thinking的社團,有種進入到奇幻世界的感覺,那時我發現中原學生特質和台大很不同,中原學生比較拘謹,很少予人才華洋溢的感覺,而且興趣較狹窄,但大家很團結、很Chill。台大學生很多元化,但彼此之間比較會藏私、不那麼團結。」這樣的感受我印象深刻,卻也觸發我開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往頂大多唸一個碩士學位(當時終究只是想想,甚至在同儕問我會不會唸研究所時,我還說應該不會,因為我不是讀書的料)。
但人生怎麼說嘛?當你越篤定時,越有可能被命運打臉。即將升上大四時,申請多家實習,其中一間是夢幻已久的外商公司,到了final round,結果被台大學生打敗,當時氣不過決定去考研究所。就在那氣不過的當下,我上網「Google:傳播 新聞 研究所」,直接出現國家補習班、戴然。我還記得我收到面試感謝信時,第一直覺打給我媽,我媽說,「那你就去考研究所吧!媽媽支持你!」(家人真的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於是拿了三萬多塊,報了補習班,5月開始上課,6月休息,7月一路到隔年2月沒有停歇。
考研時程準備:
7-8月
沒有任何實習,但手邊兩個社團在運作(一個擔任校園記者暑假期間需要採訪及撰稿/一個社團擔任社員)。每週四天到國家補習班補習,幾乎每次上課都會準時到不缺席,因為家族旅遊只請了一堂課。讀書地點方面,因為自身是很容易受雜音干擾會分心的類型,所以借住台大好友的宿舍,每天早上9:00-下午5:00到台大圖書館讀書,沒有上課的日子讀到晚上9:00回宿舍,日復一日,也極少任何餐敘與郊遊。
當時每天的讀書內容
👉以戴然老師的傳理、傳科講義為主。會根據講義採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將老師上課的內容整理一遍寫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同時還參考了翁秀琪老師的《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的確做筆記花很多時間,但這也是幫助門外漢進入傳播領域最快的方式。尤其後期老師上課的速度會加快,其實會來不及複習,但也不要著急,保持自己的速度,每天都要念並達到自己的進度最重要。
👉閱讀外語新聞,最常看Washington Post以及紐時(因為太久沒唸英文,主要是希望自己,剛開始一篇會看到1個小時,漸漸的越看越快,為了找回語感不得不這樣做)。同時,逼自己一週至少2-3天練翻譯,這對看外語新聞幫助很大。
👉大量看日報的新聞、天下雜誌、獨立評論以及商周,主要希望自己能夠有架構的寫完腦中的想法。也在準備研究所期間投上了獨立評論@天下(延伸閱讀|【投書】沒有雖敗猶榮,只有揚眉吐氣──「這次,我們回家比賽」)。
9-11月
同樣沒有實習,社團減少為一個社團,但同時錄取了一個校外的職涯組織,花費我一週大概5-6個小時,甚至做專案時花了更多時間。考研唸書方面,一樣保持自己原有的速度,一有時間就唸書,當時大四修了18學分(國際金融、國貿法規、會計學重修以及通識課等)。能夠不去學校的時間,我都閉關在學校圖書館或是北車的K書中心,一整學期很少見到學校同學,還被問「是不是休學了?」,當時真的是最大效益化在考研上。
考研唸書方面
認知自身是必須一人唸書才能很專心的類型,所以沒跟身邊考研的朋友一起唸書。因為常中壢台北往返、家離北車很近以及補習班在北車附近綜合考量之下,選擇包了長青K書會館3個月(如果經濟無虞滿推薦的),每天做完必做的事,早上5:30起床開始看書,晚上12:00睡覺,腦中只有「我要上台政」的想法,還記得當時一心只想考上研究所,有那種就算感情怎麼了也沒關係(幸好當時的男友沒有研變),我自認為態度方面幾乎全力以赴。
當時每天的讀書內容
👉10月中之後,戴然開始上新聞學(經過傳理,會覺得新聞學根本簡單好吸收),所以把傳播理論、傳播科技結合新聞學,以及把暑假「土法煉鋼式的筆記」做完並看熟。
👉每日上新聞學研究/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看論文摘要並翻譯,請身邊英文好的朋友幫我看看翻譯是否有問題。
👉開共編搜集當年時事,請身邊常在接觸國際時事的朋友寫下他覺得近期要知道的時事,而我自己搜尋並整理(這對台大新聞所新聞英文幫助甚大)。
👉10月開始,也是開始上社會學的時候,有新東西要進到腦裡,舊東西還沒內化,只好花更多心力在讀書上。
另外,戴然在9-11月還會舉行模擬考,這其實是個很好的練習,也讓自己清楚短時間可以寫多少內容,原來考題會長這樣啊,之類的認知建構。當時考得很好的我很清楚地知道,大家都還沒時間念書,所以絕對不能鬆懈,否則只會被迎頭趕上!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時候,戴然會要大家組讀書會,4-5人為一小組,可以以學校區域作為劃分,也可以找補習班位子附近的人,我找補習班位子附近的人組讀書會,因為在補習班上課可以看得出認真的人是哪些人。我坐在補習班的第一排正中央,也就是搖滾區中的搖滾區。找的讀書會朋友也是座位旁的同學(最後大家都上台政交大,讀書會戰友還囊括台大新聞所榜首、榜眼),「要上一起上」的意念,讓我們整個讀書會幾近不藏私。每週一問,「主要是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整理每週一問、一個月時間寫考古題。上網搜尋評論、論文,找出考試可用的句子。」然後彼此分享,持續了五個多禮拜。
12-2月
這時間的外務是一個社團(主要是採訪編輯)、校外學生組織。所有課程會在考前一個月前結束(當時僅有社會學上到考前兩週)。主要是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整理每週一問、一個月時間寫考古題。透過台大新聞工作坊,認識到一位當時正在就讀台大新聞所的學姊,把她的考古題作為參考,非常受用!
考古題我寫了台政近10年考題以及交師近3年考題,幾乎全部都寫!也都有「若有此程度,台政研究所必金榜題名」的字句。但我真的都靠考古題去延伸資料,並且去試想替換成今年的時事。我的時間其實很零碎,幾乎從醒著到睡覺前都坐在書桌前,努力追著進度跑,通勤時間就從考古題想我要用什麼角度切入、找資料,可以寫字的時候就拼命寫,一週寫完2支筆的墨水。寫完就交一疊給戴然改。我知道我自己是遇強則強的人,所以當時有把同學當假想敵,同學寫越多,我就告訴自己要更拼,前前後後寫了一百多題申論題,每題25行左右。
寫完之後做成屬於自己的終極筆記(最後一個月),依照每個學校的出題概念,做了一本只有我自己才看得懂的終極筆記,無論是理論解釋、案例結合、自己的口袋考古題(最欣賞的一位記者、與傳播相關的一本書、你最近專注的新媒體等等)善用微軟的One Note來整理出主題,並且根據台/政/交大來分類,例如交大就是OTT、科技理論類、虛擬實境;政大比較跳痛;台大則是很純、很純的新聞。按照各學校特色擬訂出最可能考的方向,這時間我每天複習自己的整理內容,並自己考自己或是跟讀書會朋友互考,達到綜效。
最後一個月幾乎閉關狀態,連最好的朋友分手了,我也是到考完之後才知道(很感謝她的體諒,在我考研後才跟我說一事)。Instagram從11月就關閉一直到考上政大後才打開,我是完全閉關的狀態,因為對我來說,唯有心無旁騖,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心態準備:
我不是很聰明的那種學生,可以一目十行、一點就通,從小到大的考試小考可平安渡過,大考總是敗北,但我告訴自己「你有多想要,就會多努力」,所以我就很努力、很努力的準備考試,真的是「完全盡人事,然後聽天命」。
以下是我考上政大後的心得:
2012年7月,那年我高二,參與第14屆政大廣電營,依稀記得營隊最後一夜在四維堂前,我許下「明年我要考進政大」的願望。
2013年7月,指考成績放榜,我沒有奇蹟般考上政大。
2014年7月,捲土重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擺在志願登入版的第一欄位,依舊沒有錄取。
2015年7月,這年政大轉學考傳播學院無招考。
這幾年來,關於媒體夢時而想起,時而立志放下,再也不提起。然而,記憶是人們最珍貴的武器,政大傳播夢始終存在於心中。
2017年7月,我決定東山再起,這一次我告訴自己,「不要後悔就好了!」活在考試制度下的我,經常迷惘,自覺渺小,但夢想的重量足以深深感受。
2018年4月19日,國貿法規的課上,「媽!我錄取政大了!」慶幸自己兩千多個日子,一路追隨的傳播夢,期許自己多年後回首看到這篇時,能夠莫忘初衷。
一個長達6年的夢,因此格外珍惜。
最後,想分享的是,一路上除了努力的自己、勇於向陌生的學長姐詢問外,我覺得最感謝的還是一路上遇到的所有貴人,包括完全不藏私的台大新聞所學長姐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當我迷惘時,願意當頭棒喝我的前輩;當我不清楚數位工具如何使用時,願意分享數位工具給我;當我需要請教時,都耐心的回答完我所有的問題,我今天才能站在此分享這份喜悅。
留言
張貼留言